大公报业网免费收录优秀网站,为了共同发展免费收录需做上本站友情链接,我们才会审核收录,不做链接提交一律不审核,为了避免浪费时间:收录必看!!!

  • 收录网站:221
  • 快审网站:10
  • 待审网站:10
  • 文章:35510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用精细化“标准”支撑精细化城市管理”

“用精细化“标准”支撑精细化城市管理”

文章来源:中国小康网 发布日期:2021-05-22 04:06:01 浏览:

原标题:北京今年批准159个地方标准城市管理类占87%,以精细化的“标准”支持精细化城市管理。

标准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也是实现社会管理目标的比较有效的方法。 要使城市管理“像绣花针一样精细”,就需要更加重视标准来管理城市。 记者昨天从北京市质监局获悉,市政府近日批准发布今年第四批地方标准。 其中包括史上最细的《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规范》、首次发布的城市领域节水评价规范、为文物《体检》提供依据的全国首个《文物建筑安全监测规范》等12个项目。

“用精细化“标准”支撑精细化城市管理”

据统计,今年北京市已批准公布地方标准共计159个项目,其中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类项目占87%。 北京市质监局有关人士表示,这些地标突出“细”字,按照详细的标准技术要求处理政策落地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问题,为领导相关员工提高、精细化管理城市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用精细化“标准”支撑精细化城市管理”

养老:养老机构“膳食服务”的标准精细到食谱

标准编制组成员、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副院长王焕杰介绍,截至年初,北京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超过320万人,北京每天新增60岁以上老年人近500人,年北京市户籍老年人口超过400万人。 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本市当前突出的民生问题。 随着北京市建设更多的养老机构,老年人向养老机构提供的服务形式和文案诉求也更加多样,原有的2008版《养老服务机构服务质量规范》已经不能完全适用于各类养老机构。

“用精细化“标准”支撑精细化城市管理”

新版《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规范》的一大亮点是“细”,其中将养老机构提供的服务汇总为22项,结合最新发布的法律法规和国家、领域的最新政策要求细化和调整了服务副本和质量要求。 相对于前后两版的标准,在“膳食服务”方面,原版的标准只大致提到提供“均衡饮食”,而新版的地标则细化到老年人每天的营养配比:“大豆及其豆制品每天30克到50克”。 “油每天25克到30克”“蛋类每天40克到50克”……标准要求餐饮部门每天保留三餐各种食品的样品。 各样品在100g以上,样品保存时间在48小时以上。

“用精细化“标准”支撑精细化城市管理”

特别是,新标准首次单独盖章了原《质量管理》文案,对各服务过程中质量评价达到的要求、检测方法、不合格项目的解决做出了规定。 其中,提供服务的完成率、餐具消毒合格率、常规物品消毒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二次压疮发生率、医疗事故发生率必须为0。 养老机构应当每月对相关服务质量指标进行数据统计,寻找问题加以改进。

“用精细化“标准”支撑精细化城市管理”

“新标准通过强调精细化和可操作性,保障老年人在养老机构安全、安乐、安康地生活。 ”。 王焕杰说。

节水:城市节水评价规范首次细分为领域

此次批准发布的新标准包括了首次发布的面向领域的城市节水规范,如办公楼、学校、酒店和医院。

据标准编制组成员北京节约用水管理中心高原介绍,北京以前制定了机关、居民小区和工业公司的城市节水评价规范,但随着公共生活用水量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制定公共生活用水各行业节水评价规范的指导意义更大。

例如,学校领域是北京市第三产业的主要用水领域之一,年北京市学校领域用水量约5655万立方米,占第三产业用水量的比例为10%。 北京市多年来大力宣传学校节水,但随着科技进步和管理手段的扩大,学校领域节水水平仍在提高空。 另外,由于各类学校用水户内部用水结构和用水行为多而复杂,该领域节水评价规范的制定可以为北京市第三产业其他领域节水评价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用精细化“标准”支撑精细化城市管理”

记者看到,系列地标指挥“细”,不同领域的技术指标不同。 例如,学校节水细分为高等学校、普通中等学校和小学。 具体评价细分为管理评价指标、技术评价指标和效率评价指标,各指标提供了测算的具体公式、做法。 例如,高等学校的评价指标精细到公共浴室人均取水量、食堂人均年取水量等指标。

“用精细化“标准”支撑精细化城市管理”

文保:制定全国首个从精细到日常“体检”的文物建筑安全监测标准

北京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大量文物古迹,据全国第三批不可移动文物调查数据显示,北京市现有世界文化遗产7处,各级不可移动文物共有3840余处。

文物建筑大多年代久远,受环境变化、气候变化、地质变化及各种社会因素干扰的影响,存续情况不容乐观,倾斜、裂缝、卡利、空鼓及虫害、分裂、腐败等病害威胁着文物建筑的长期健康

标准编制组博士吴星介绍,文物部门历来极为重视文物建筑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但没有应遵循的相关安全监测规范标准,缺乏确定的测量指标,何时需要监测? 日常监视什么? 怎么监视? 如何保证修缮保护方案的合理性、经济性,不过度修缮? 这是摆在文化财产经营者面前的一项艰巨的工作。 此次,北京市颁布了《文物建筑安全监测规范》,全国首次啃下这块硬骨头,填补了文物建筑安全监测相关标准的空白色。

“用精细化“标准”支撑精细化城市管理”

标准优势也强调“细”字。 提供了安全监测的全面业务流程指导,文物主体的监测细分为木结构、砖混结构、石质文物建筑的监测。 对各种监测列举了操作性强的表,并对监测项目、监测方法甚至监测设备给予了指导。

免责声明:大公报业网是一个完全人工审核编辑的开放式分类目录网站,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