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业网免费收录优秀网站,为了共同发展免费收录需做上本站友情链接,我们才会审核收录,不做链接提交一律不审核,为了避免浪费时间:收录必看!!!

  • 收录网站:221
  • 快审网站:10
  • 待审网站:10
  • 文章:35510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两位硕士扎根阿拉善探寻苍茫大漠绿色梦”

“两位硕士扎根阿拉善探寻苍茫大漠绿色梦”

文章来源:中国小康网 发布日期:2021-05-21 13:42:01 浏览:

内蒙古最西部的阿拉善,是一望无际的沙漠、戈壁、沙漠草原。 自然环境恶劣,在27万平方公里的广大土地上,常住人口不足25万人,每平方公里不到一个。

但是这片广袤贫瘠的土地,深深地吸引着李鹤和马彦伟,两个名校毕业生爱上了这里,扎根在这里,耕耘着绿色的梦想。

“那个舒朗,大气的感觉,让我瞬间喜欢上了这里。”

李鹤是山西大同人,来阿拉善将近十年了。

李鹤能来阿拉善,觉得是自己的运气。 他在中国农业大学和荷兰瓦格宁根大学学习,2008年研究生毕业,来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

家人希望他继续在国外学习,他自己也有申请加拿大留学的想法。 关于这个空本期,他想找环境保护组织的工作实践自己所学的专业——环境科学和环境政策,他毕业论文的主题是探讨中国环境保护组织的快速发展。

简历寄出后不久,一家民间环保组织就回信希望他能尽快进入公司。 于是他收拾行李,向阿拉善走去。 李鹤笑着说:“那时,我不知道阿拉善在哪里,该怎么走。”

2008年9月,辗转多,道路颠簸后,李鹤终于来了阿拉善。 不料,稀里糊涂来到这里的李鹤一眼就爱上了这片土地。 “我站在山上俯视沙漠,那舒朗、大气的感觉,让我瞬间喜欢上了这里。”

第二天,李鹤和同事们调查了乌兰布和沙漠梭梭林的保护问题。 住在沙漠里一个星期,白天烈日炎炎,晚上寒风刺骨,但是蒙古族老乡的热情让他对这里产生了好感。 “一年大部分时间在牧区,但一部分并不累。 这项工作让我学习,实现自己的价值,不想和同事、农牧民搞好关系。 李鹤回忆说。

“两位硕士扎根阿拉善探寻苍茫大漠绿色梦”

我在这逗留了10年。

和李鹤一样,来自黑龙江的马彦伟,也在这里生活了十多年。 2004年,未从北京师范大学生态学研究生毕业的他,作为志愿者,计划来这里建设民间环境保护组织。

“当时来这里是植物和鸟类等相关物种的生态调查,是自己喜欢的行业,我这个身体的喜好很安静,这里很有食欲,渐渐喜欢上了。”马彦伟说。

2004年的一天下午,在沙漠湖边进行科学调查的马彦伟发现刮风了,不舒服了,马上逃到了湖边的房间。 之后,他得知时隔10年再次遭遇了大沙尘暴。 “要不是跑快了十分钟,可能就埋在沙子下面了。 那是我第一次看到的大沙尘暴,从远处看到的就像十几米长的黑墙。 ”。 说到那个经历,马彦伟依然心有余悸。

“两位硕士扎根阿拉善探寻苍茫大漠绿色梦”

恶劣的环境并没有吓倒他们,反而是对这片土地和事业的热爱,坚定了他们遗留下来的信念。 现在,他们在这里建立了幸福的家庭,成为了真正的阿拉好人。

“用自己一点点的努力,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天然植被保护、节水试点示范和宣传、可持续社区建设和科研合作建设,是当时李鹤和马彦伟的首要工作文案。

例如“可持续社区建设”这个项目,李鹤和同事深入牧区的10个加沙(行政村),进行社区类的环境保护解体,牧区的生态受到它们的外部威胁,有那些问题,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当时,局部地区有过度放牧、牧民用梭鱼、白刺等固沙植物烧柴的行为,梭梭林、草场呈减少趋势。 ’李鹤说,他们的工作是改变农牧民的生产生活习惯,保护生态平衡。

他们的策略是软硬兼行。 “一方面,我们帮助农牧民制定了村规民合同,提高了他们的环境意识。 另一方面,支持能源替代,通过太阳能、风能、节柴灶、地温、甲烷等提高节能效率,减少木柴的采用。 ”。 李鹤说。

免责声明:大公报业网是一个完全人工审核编辑的开放式分类目录网站,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